“自从村里设立监督站,反映问题方便多了!”得知自己反映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昌吉市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李某乐呵呵的说道。
今年以来,昌吉市纪委监委从“抓基层、打基础”入手,探索建立村级监督工作站128个,把监督“探头”延伸到基层一线,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建好建强村监督工作站,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该市纪委监委就工作站的机构定位、职责权限、制度机制等事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出台实施方案,聘任各村(社)作风正派、群众信任、威信较高的村(居)民担任监察信息员572人,紧盯财务公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作风建设、低保申请和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落实等开展“贴身”监督,通过田间地头谈、街头巷尾唠、“说事日”研判、“解剖麻雀”疏导等方式,打开心路、畅通言路,把监督“探头”延伸到群众身边,让“微权力”不再“任性”。
为充分发挥村监督工作站作用,该市纪委监委配发了村级监察信息员工作职责、监督指南、问题线索报送流程图等资料,并通过组织业务培训、交叉监督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基层监察信息员的监督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村级监察信息员发现问题215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370余件,办好事实事800余件,转化线索24件。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以“智慧监督”为载体,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嵌入“监督举报”模块,晒出为民服务事项负面清单、监督举报方式,畅通举报途径,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反映问题线索。
“村级监督工作站离群众最近,是纪委监委的‘前哨’,是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强业务指导,让监察信息员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助力‘清风昌吉’建设,助推我市乡村振兴。”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