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了就不要怕吃苦受累,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对我“唠叨”最多的一句,而那时的我只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却不懂得入党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更不明白“中共党员”这一身份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儿时记忆里,父亲先是做着一些赶集的小本生意,后来因为亏损便改行种起了庄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庄稼人”,这“庄稼人”一当就是三十多年,用他的话说这叫“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爱学习,除了学习一些种植、养殖技术以外,还时时刻刻关注着一些他认为的“国家大事”,他也会将学到的党的惠农惠民好政策及时的分享给左邻右舍。看报纸、看新闻、听广播、看红色电影也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最爱看的电影是《南征北战》《地道战》,父亲说,电影中播放的那都是真人真事,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就是对先辈们最好的报答。
父亲平常话不多,却也是个固执的“老头儿”,他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比如,在入党这件事情上.....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一名乡镇干部,在饭桌上,父亲问我:“你入党的事情咋样了?转正了没有?”
“上个月就转正了”我满脸自豪的回答道,我知道这是他最在意的事。
“转正了就更要好好工作了,都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么,党员和普通老百姓可不一样!”父亲的“大道理”一讲一箩筐,我和妹妹已习以为常,听着父亲的教导只是默默的点头。
“我也想入党,你们觉得行不行?”
父亲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让母亲和我们姐妹俩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相互对视一下,又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可是父亲严肃的表情似乎并不像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知道他有入党的想法后,我们都认为他是一时心血来潮,说说而已,没想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这样要求自己的.......
2000年,父亲当上了我们队上的井长,在别人看来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的看井员,但他却干劲十足。
夏季正是用水紧张的时候,妈妈看着菜园子里的菜眼看着蔫了,便说,“你是井长,把咱家的水轮次往前排一下,偷偷给自己家多放点水,反正别人也不知道!”父亲给母亲一个白眼扔下一句“让别人戳脊梁骨心里就好受了是不是?”拿起铁锹便出门了。到后来,父亲每次排水都是先让其他人家在前,自己家地里用水时间大多都排最后还在夜间,要想多放几分钟简直成了母亲的奢望,想都不要想。
我们家属于兵团农场,经济作物主要以酒花为主,那时候大家都要分白班和夜班去跟着酒花机打酒花,大家都不愿意上夜班,可父亲一连半个月都把自己排的是夜班,妈妈骂他是个地地地道道的“傻子”,也担心他连续熬夜身体会受不了,于是闹着要去找队长说说理,可父亲却拦住母亲,他说:“你看现在队上多少户人家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我们就不能照顾一下那几户人家么?”每逢遇到这样的公家事儿,父亲总是多干、抢着干,用父亲的话说这些都是小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
父亲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一直没能遂了入党的心
愿,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他对党有着多么朴素、真挚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得到了无声的延续。
回想起父亲的话和他的一生,他只是个普通的农民,每天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在他心目中,党员不仅是一个身份,而是代表了一个群体,代表了一群了不起的人,一群可以被永远信任的人。
现在想来,从父亲萌生入党的那一刻起他就始终以党员的“样子”在做每一件事,他这种执着和不计得失的精神传承给了我和妹妹,他的这种“入党”情怀化成为让我们姐妹俩坚定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力源泉,激励和引导着我们不断进步。
我现在是一名中共党员,更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明白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担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那样,“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经得起磨练、顶的住压力、打得了硬仗!”我也将继续谨记父亲的教导,带着最初的信仰、热爱和激情,躬身前行、实干担当,做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队伍里好样的兵。(奇台县纪委监委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