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要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今年以来,奇台县纪委监委以“完善基层监督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目标,聚焦村(社区)“三资”小切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县纪委监委先后联合县农经局深入全县15个乡镇68个行政村、19个社区、544个村民小组、612个核算单位,就村组“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监督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查看帐目等方式,全面核实农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行效益等情况,实时更新数据,实现村级现有“三资”管理全覆盖、无死角,并对村组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摸排梳理。
“村里的‘三资’账目是否都按照相关规定流程审核审批收支管理,集体收入是否纳入村委会帐目,财务支出是否详细,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哪些困难?”奇台县纪委监委“三资”专项监督调研组在七户乡八户村二组详细了解村民小组集体“三资”管理情况。
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引导农村“小微权力”依法依规运用,确保集体资产晒在阳光下,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村干部徇私,多是“暗箱操作”,而村务信息公开的不及时、不彻底,是村级腐败发生的“温床”。奇台县纪委监委督促有关部门制定统一、规范、详实的村级“三务”公开栏模板,明确“三资”管理、农民建房、项目建设、惠农补贴、农村低保等村务公开重点内容。加强对村级“三务”公开落实情况监督,发挥好村级监督工作站作用,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常态化了解村级“三务”公开情况,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将村干部处理村务的程序、过程和结果晒在阳光下,引导村民参与监督。
探索工作模式,研究制定《奇台县开展重点村正职“提级监督”工作实施方案》,选取信访问题突出、问题线索集中、村级集体“三资”达到一定规模的西北湾镇二屯村等9个村作为“提级监督”重点村,构建完善对小微权力以及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拓宽小微权力监管路径,切实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
开展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制度规范是基础。奇台县纪委监委通过建立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联系指导、派出监察办公室监察员直接监督、镇村纪检组织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协作的监督机制,全面收集了解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惠农相关资金使用发放等情况。同时,重点对涉及村(社区)集体“三资”方面的问题线索进行排查,建立专门台账,分类开展重点督办、直接查办,有效整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创新监督,让违规问题无处遁形。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效能,设立县、乡(镇)两级举报电话,在全县所有村(社区)设立信访举报箱,并在村级政务公开栏中张贴公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指导乡镇纪委、监察办公室统筹整合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监督工作站、党员群众等监督力量,探索运用“分片监督、交叉监督、派单监督、掌上监督”等方式方法,把监督触角延伸至村“两委”干部身边。
截至目前,奇台县先后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召开专题会议4次,动员部署会议5次,联席会议2次,推进会议2次,走访村民小组62个,涉及群众305人次,开展宣讲8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持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村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奇台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奇台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汪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