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落山,刚刚还喧闹的院子此刻已静悄悄,夜不算深但足以用寂静来形容了。困但睡不着,脑海中不断翻滚的依旧是孩子们那一张张洋溢着童真与活力的笑脸,感觉今天我们这个小县城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和柔情蜜意,这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魅力。每到这个节日,我总会感慨万千,感叹现在孩子们的幸福童年,也感慨自己渐行渐远的童年。
无论怎样,我想我们80后的童年都是值得铭记和回忆的。记得小时候,我们的“六一”是集中在村里最大的打麦场上进行的,一场“六一”活动简直是村里一年最隆重的集会。“六一”那天,除非万不得已,村民们是不会出远门的。一大早,男女老少便会三三两两地相携着来到打麦场,且自觉地围拢在打麦场的四周,随后便用欣慰的眼神注视着我们这些蹦蹦跳跳的儿童,而那种目光在当时不知温暖了多少孩童的心灵,鼓舞了多少孩童的斗志。
我们的“六一”活动是庄严而神圣的。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学校几乎没有什么音响设备,为了突出节日氛围,学校总会提前训练鼓号队,老师们总会想尽办法排练出精彩的节目。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六一”那天锣鼓喧天,我们伴随着鼓点昂首挺胸入场,我们放声歌唱,我们载歌载舞。那鼓点,那歌声,那舞姿不知丰富了多少孩子的童年,骄傲了多少家长的内心。
小时候的“六一”,我很少有吃零食的经历,因为懂得父母的不易,也谨遵爷爷“一箪食,一瓢饮,常思来之不易”的教诲,我和妹妹在“六一”那天总会懂事的带上母亲为我们煮好的鸡蛋,穿好虽然陈旧但干净整洁的衣服,然后开开心心地去学校给自己过节。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儿童时期经历的每个“六一”,
父母并没有以过“儿童节”的名义,刻意的给我们买过新衣、带我们下过馆子。日常生活中,他们总会吃掉碗中的最后一粒米,用掉钢笔中的最后一滴墨,天没有完全黑的时候决不开灯,用完水及时关紧水龙头……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已浸润到我和妹妹的心田,这些美德使得已成为纪检监察干部多年的我变得更加的自强、自立和自律,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弘扬优良家风,那么亿万家庭的好家风必将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吉木萨尔县纪委监委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