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提级交叉巡察,要紧紧围绕信访举报、问责处理、当事人、知情人反映、财务凭证‘四个切入点’开展巡察……”这是昌吉市委巡察办按照州党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从全市范围内抽调24名精兵强将成立4个巡察组,开展巡察动员的一幕。
昌吉市委巡察办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党委巡视巡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科学统筹谋划,配强干部队伍、精准靶向巡察、强化整改实效,确保交叉巡察规范有序开展。
配强队伍,靶向巡察
昌吉市委巡察办牢固树立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制定《第五交叉巡察组交叉巡察工作制度》,成立临时党小组,制定组务会制度,组长在党小组会议上从就餐、坐车、住宿等细节上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采取“123”学习法,组织全体巡察干部每周集中学习座谈研讨1次,以组为单位每周集中学习2次,每周组员自学3次,采取“边巡边学、以学助巡”等方式,切实增强巡察工作的能力素质。截至目前,共累计组织巡察干部业务学习52次。
巡察组明确帮带责任,以“岗位能手传经送宝”为主要形式,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巡察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还充分考虑巡察工作的政治定位和被巡单位的行业特点,精选一支由审计、财政、税务等组成的巡察干部队伍,指定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对财务审计人员实行集中调配,对各单位财务和重点领域实行“靶向”巡察,有效化解因财务人员分散而出现的查账时间长、工作进度慢、整合度不高的问题。
“以前每次巡察,最苦恼的就是财税票据不会看,现在有了‘专业’队伍,巡察各单位就更有底气了。”巡察组副组长余正纯介绍。
精准发力,立行立改
在巡前准备上充分征求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所在地的纪委监委、组织部、审计局、信访局等部门意见,了解被巡察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职评价、信访问题等相关情况。开展交叉巡察工作以来,共向相关部门发出工作函26份,开展信息查询48次,调取被巡察单位信访问题清单、干部任职文件、年度考核结果、审计报告等重要材料279份,获取有价值的问题线索11条。
“巡察前的‘摸底’,让我们对被巡察单位情况有了更精确的把握,在信息查询上也有了方向。”参与交叉巡察的组员感慨的说。
针对发现的有效问题线索,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和县委巡察办给予反馈,并及时跟踪督办,不断彰显巡察利剑作用。截至目前,督促相关单位支付拖欠2年之久的工程款4.6万元、发放滞留案款1318.18万元、取缔“散乱污”企业2家。向被巡察党组织移交立行立改问题185个,已完成整改115个。
疏通堵点,提质增效
坚持立足工作实际,树牢问题意识,为保障各单位巡察工作严谨,在进驻前召开小组会议,对被巡察单位的职能职责、权力运行和风险点位进行分析研判,细化巡察方案,确定工作思路、重点部位等;采取分工合作和集思广益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组成员进行再分组,细化为党建、谈话、财务、项目等小组,明确各小组工作任务和检查重点;制定了“早碰头、晚汇总”的工作制度,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研究分析,不让问题过夜;每周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工作现状,确定下周工作要点,确保巡察过程方向明确、有序有效开展。截至目前,已召开组务会141次,发现4类605个问题、线索95条,形成巡察报告12个、专题报告21个。
同时,巡察组主动深入一线,走访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147家,个别谈话317人次,与村民、经营户等面对面了解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后,立即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解决了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巡察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巡察组工作人员电话和我了解了情况,我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我那笔钱被清退了回来,我真是太感谢了。”当事人李某感激地说。
据悉,市委巡察办还以交叉巡察为契机,积极大胆转变巡察方式,缩短看档案查资料时间,深入开展问题印证、谈话了解、电话回访等工作,及时发现被巡察党组织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交叉巡察质效。 (昌吉市纪委监委 刘丽萍 范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