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代表无线索和处分情形,蓝色和绿色代表轻处分,黄色代表重处分,红色代表移送司法机关情形,通过实行廉政档案五色分类管理,可以有重点的对各村党员干部进行监督、教育和管理,更可直观展现各村政治生态的‘晴雨表’”。这是昌吉市二六工镇新配备的监察信息员在工作中探索出的廉政档案五色分类管理工作法。
“新配备的监察信息员在发挥廉洁‘情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消防员’的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紧盯村务公开、扶贫领域、民生领域、土地发包、草原生态补偿、占用农用地建房等方面开展监督,及时发现村(社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监督直达‘神经末梢’”,昌吉市二六工镇纪委书记薛梅介绍说。
今年以来,昌吉州全面构建基层监督体系,推动监督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完成州县两级派驻机构改革,构建了州级“12+1”、县级“6+1”派驻监督全覆盖格局,设立79个派出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配备291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和3276名村(社区)监察信息员,并通过业务测试、技能竞赛、跟班跟案培训等方式,抓实全员培训,有效增强了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为推动基层监督走深走实,该州召开了推进会,制定了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的18条措施,细化明确了基层监督重点任务、推进方式和保障机制等。《措施》中规定,各县市纪委监委要坚守职责定位,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注重抓早抓小,强化分类指导,做实日常监督,解决好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切实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着眼于解决有人监督、单打独斗、方法不活等问题,强化系统思维、贯通理念,探索基层监督深化延伸、贯通融合的路径方法,找准短板弱项,取长补短,比学赶超,竞相发展,推进基层监督走深走实,努力推动全州基层监督工作整体提升。”昌吉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州重点在县乡村三级力量贯通联动、四项监督贯通融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问题。设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由县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协作区负责人,对协作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指定管辖、交叉办理,开展问题线索研判、协作审查调查等,形成优势互补、集中作战,上下联动、协作有力的案件办理协作工作格局。统筹村(社区)纪检力量,组织乡镇(街道)纪委将所辖村(社区)分为若干个片区,按片区组建村(社区)交叉监督组,实施镇村联动监督,开展交叉监督,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和问题线索,破解“熟人关系打不开情面”的问题。
走进昌吉市中山路街道田园社区,一块块“小微权力”清单宣传展板映入眼帘。今年以来,田园社区结合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社区服务的难点、堵点问题,梳理出与居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3个方面18类53项“小微权力”事项,制作了9块宣传版面,并编制成宣传册,发放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实现了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全覆盖和标靶化管理,确保社区干部手中的权力始终在“轨道”上运行,在监督下执行。
在强化基层权力监督方面,昌吉州积极探索强化基层监督的方法途径,聚焦人、事、权三个方面,突出精准性,实施靶向监督,全面推进村级小微权力进清单,督促各县市党委全面梳理编制村级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划出权力运行“边界禁区”,确保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实现村级公开事项全部“网上公开”,切实做到“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推动职能部门监督向基层延伸,督促职能部门围绕扶贫助困、民生保障、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征地拆迁补偿、集体“三资”管理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州纪委监委 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