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策好,哈萨克牧民生活好,村里分了羊,合作社分了红,党的干部加克斯,我们一起致富奔小康,耶……”草长莺飞的季节,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阿肯弹唱歌手们围坐在春秋牧场欢快地歌唱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表达着脱贫致富后的喜悦。
2018年以来,昌吉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方面积极作为,将乡村合作社建在了农牧民家门口,妇女们进刺绣厂、服装厂,不出村凭手艺就能挣钱,青壮男子穿上工作服,进企业凭技能当上了产业工人,各家满院的牛羊嘶鸣声此起彼伏……老百姓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这些美好景象与该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长期以来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督执纪工作密不可分。
2018年,该州纪委监委在扶贫领域专项督查中发现木垒县东城镇东城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杨得忠,通过伪造虚假购羊合同、虚假发放名单的方式套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12万元,在账外保管,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委会日常开支,杨得忠最终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两年,木垒县再也没有发生过违规贪污挪用和虚报冒领等问题,全州此类问题也非常少,查处案件的震慑作用进一步显现。”州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昌吉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检查、巡察、督查的重点放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上,紧盯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落地,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挤占克扣等腐败行为,对于胆敢向扶贫资金伸“黑手”“动奶酪”的,严惩不贷。
在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牧民吾拉孜别克的院子里,他热情地招呼着入户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参观,“你们看,我用这些钱修建了棚圈,搞起了养殖,挣了钱还买了辆小车,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美。”
吾拉孜别克口中所说的“这些钱”,是2016年州县两级拨付给鸡心梁村7户贫困户的5.6万元棚圈建设项目资金,由于乡村两级干部工作失职失责,不作为、慢作为,导致该项目资金一年多未发到贫困户手中。2018年该州纪委监委督查组收集到问题线索后,责成乡村两级尽快兑现,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当月,7户贫困户就拿到了项目资金。
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该州纪委监委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纳入“两个责任”清单,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突出重点,精准监督,列出任务清单,将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任务细化到周、量化到天,形成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多轮次、高频率、全覆盖的监督,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我就是享了党的扶贫政策的福,村里给我修了抗震安居房、给我儿子申请了低保、帮助联系医院治病,村里又给我安排了活干,让我有钱花,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木垒县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海生不仅是村里的卫生员,还义务当起了村里的扶贫政策宣传员,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达纳别克是木垒县大石头乡阿克达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他从1头奶牛滚动发展到11头奶牛,靠卖牛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致富后他不忘村里的贫困群众,主动联系6个牛奶销售点帮助收购牧民家的牛奶。疫情防控期间,他收购的5吨牛奶无法正常运出村,该州纪委监委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组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天山花园库丽曼超市等5家商超收购销售牛奶。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州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既收集问题线索,宣传党的政策,又将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困难事、棘手事,一一记录下来,并当成自己的事想方设法帮助协调解决,真情关爱凝聚力量让执纪更有“温度”。
“ 2019年以来,全州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52件,党纪政务处分80人,组织处理85人,通报曝光37件49人,进一步彰显了全州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严的总基调。我们始终将严肃问责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既善于发现和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也善于发现和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打通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州纪委监委负责同志介绍说。
四月的昌吉州大地生机勃勃,田野里,轰鸣的机器播种着一年的希望;棚圈里,出生不久的羊羔活蹦乱跳;远处哈萨克族姑娘穿着亲手制作的盛装,伴着阿肯们的歌声翩翩起舞, “我们真诚感谢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昌吉州纪委监委 徐生萍 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