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昌吉市纪委监委 构建“一张清单、两个平台”监督治理机制

日期:2020-07-22 23:06:00
文章来源:纪委

  制定“一张清单”,扎牢“小微权力”制度之笼

  “在村担任村干部已有15个年头,以前不知道自己权力究竟有多大,‘一张清单’让我找到了答案”,二六工镇下六工村党支部书记马伟说。

  “以前很多事情都是村‘两委’班子开个会,碰个头就敲定了,甚至有的事情书记自己敲定了,现在大事小事都要严格按程序办理”。马伟坦言,“小微权力”清单虽然让村干部行驶权力受到约束,但这更是对基层干部的保护。这是昌吉市开展“微腐败”治理的一个缩影。

  昌吉市纪委监委近年来查处多起基层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其中村(社区)干部占86%,通过开展“解剖麻雀”式监督发现不同程度存在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围绕管住财权、事权,按重大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三大类梳理17项53条小微权力清单,细化制定70张权力运行流程图,将村和社区各类事项纳入流程化管理,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

  “作为试点我们第一时间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小微权力’清单,收到各类问题举报22件,特别是查处村干部杨某,未严格履行土地承包程序,利用自己分管农业之便,擅自将他人承包的土地由自己经营,干扰农民流转土地的经营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村干部金某,明知违规申领宅基地属于违纪行为,却利用职务之变二次申领宅基地等问题,‘小微权力’清单的制定,从源头预防‘微腐败’问题发生。”二六工镇纪委书记、派出监察办公室主任薛梅说。


  构建两个平台,推进“蝇式腐败”的源头治理

  “农村干部出问题,主要是不公开、不透明且监督缺位,特别是群众不参与,监督效果不明显,常常事倍功半”。昌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永亮介绍,该市针对“三资”管理、村级事务决策和各类补贴发放中的风险点,扭住“公开”这个关键点,督促主责部门投入资金40余万元构建村务公开和“一卡通”监督查询“两个平台”。

  构建的村务公开信息服务平台涵盖财务明细、资源处置、收益分配等7类专栏,变以往一季度一公开为随时公开、全民监督,三个试点村的3100多名群众手机上都安装了村务监督APP,信息浏览量已达3.2万余人次,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村民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了解村级重大事项,查阅村委会财务收支凭证,实现村务公开“及时、可视、互动“,拓展监督渠道。

  在实现“一卡通”变“一卡统”的基础上,给“一卡通”装上“监控器”,戴上“紧箍咒”,将全市23类惠民事项9万余条补贴发放信息全部录入,群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实时查询监督,严防跑冒滴漏、虚报冒领。

  “以前我们监督村上大小事务都要通过参加会议、查看公示栏、档案等方式,时效性不强,也不权威,现在直接通过手机查看‘两个平台’,让群众心里有了“明白账”,让我们的监督更加精准有效。”三工镇常胜村监察信息员梁万春说。

  “一张清单、两个平台”把基层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使群众成为真正的监督者,也使基层监督发挥出治理效应。(昌吉市纪委监委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