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教育月进行时】阜康市:让好“家风” 净化人心

日期:2020-07-01 19:42:58
文章来源:纪委

  “纺车、留声机、煤油灯、夯、橱子、炕面、土块、墨斗……,很多稀罕物,我们连名字都叫不上,却让人感到震撼,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观了阜康市九运街镇家庭“农耕博物馆”的干部们纷纷表示。

  走进郭清峰40平方米的房子,室内展陈着500余件大大小小陈旧的物品,这就是他的家庭“农耕博物馆”, 30年前,他从收集旧钱币、烟花、粮票、布票、糖票等小东西开始,逐渐发展为收集农耕具,或完整、或残缺的物品,像农耕历史的“微缩影像”教育着青年一代,牢记历史,爱国爱疆,团结奋斗,共圆祖国梦想。

  “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先辈是如何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做贡献的,希望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家国情怀’。”每次接待市内各部门(单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郭清峰都会摸索着他的“珍藏”向大家意味深长的说道。

  同样,该市滋泥泉子镇有一个郑氏家族,一代代郑氏子孙遵循“忠孝、仁和、勤俭、自强”祖训以德立身,泽己及人,71岁的郑殿明作为郑氏后人,坚持18年在自家商店门口办黑板报,一心一意传家风,感染教育了一大批人。

   “郑老爷子在商店外墙上悬挂3块黑板,每块像对开报纸一样大。他从报刊上摘抄资料,十天半月更新一次,每年都办20多期黑板报。18年里,他摘抄的各种信息超过6000条。村民路过、串门、购物,都会朝黑板报上瞅几眼。时间长了,这就成了村民的一种习惯。”村里的群众对此津津乐道、兴趣盎然。

  小小黑板,书写的是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政策、为人之道、中华好传统,传播的是立德兴家、清风廉政、孝老爱亲、勤劳节俭、乐于助人的风气,让“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人心正”的理念“吹”进千家万户。

  该市纪委监委结合家风建设,将全市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家史、家训、家教、家风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结合家风家训馆、红色教育基地和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每年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入手,树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

  “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风家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将不断的挖掘和培植这些好家风、好做法,并采用‘滴管’的教育方式,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阜康市纪委监委 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