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对我们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很大,现在我们想申请贷款,但是发现贷款速度太慢了,影响我公司复工复产,希望能够加快贷款审批发放的进度”在座谈会上,一位企业负责人对在场的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反映。
近期,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聚焦主责主业,做实做细“督”和“导”,着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难点、痛点、堵店,破解“肠梗阻”,用纪法护航营商环境整治。
“清单式”督导,压实主体责任。为使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置于首要地位,县纪委监委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党政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负面清单》《县直部门党员干部作风负面清单》《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作风负面清单》等三个自查负面清单,明确了对商服务流程、受理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三类事项为自查重点,督促各单位积极开展自查,截止目前开展两轮次自查,共发现问题205条。督促涉改单位建立自查问题整改台账,逐条挂账督办,对自查问题“画像”不准的,及时“回炉”,确保整改的实效性,目前已整改落实174条,督促各级党组织将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走访入户”式督导,深入一线精确发现“病灶”。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干部作风好不好,企业来当“裁判员”。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加大“开门”督导整治力度,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热线电话,在行政办事大厅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问题举报箱”,动员广大企业和群众参与监督,与38家企业单独召开座谈会,收到关于分期支付相关费用、加快贷款速度、加强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建议3条,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登门拜访规模以上企业4家、重点培育企业3家,虚心向企业家请教有关解决制约营商环境发展的干部作风问题的途径,累计收到意见建议15件,均已建立问题台账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整改的时效性和严肃性。
做实专项督导,靶向治疗“肠梗阻”。为确保问题整改能够落到实处,该县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督以及县委巡察监督范畴,派出7个专项督导组,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行政效率、损害发展形象等“推拖绕卡要”行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累计走访52家行政金融部门、40余户个体工商户,发现问题4件,提出整改建议2条,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实效,积极开展“明察暗访”,对问题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累计形成专报2期,发现问题线索1件,发挥派驻机构优势,专项督导人社局等13家行业部门,帮助其梳理整治任务14个,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每周形成检查专报,累计形成专报4期,督促各级党组织提高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落细。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从干部作风入手,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持续释放作风整治的高压态势,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该县纪委纪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