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开展监督工作存在碎片化、精准性不强的问题,监督总是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监督质效也不是很高。现在有了监督清单,为我们靶向出击、开展监督指明了方向,有力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昌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锦秀说道。
为全面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自治区九届五次纪委全会精神,做实做细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昌吉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不搞大而空,而是摸清全市部门的“权”、乡镇街道的“情”、村(社区)里的“点”,对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开列监督清单,确保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监督。
据悉,为着力破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监督不好怎么办”的问题,有力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规范化、精准化,昌吉市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对全市重点行业领域进行研判,通过分析全市近年来违纪问题数量、违纪问题类型比例等,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切入口,紧盯村务、审计、财会、统计、行政处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扶贫领域、民生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用水协会、宅基地、机井承包、土地发包、草原生态补偿、占用农用地建房、公租房、公职人员挂证、违建别墅18个方面,细化出225项监督内容,一项一项划分主体和监管责任,一项一项开列监督清单,一项一项加强监督,一项一项督促整改。
“在建立监督‘一对一’清单中,我们根据事先掌握的相关情况,与各行业领域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梳理汇总各行业领域‘短板’‘弱项’,将重点监督事项纳入负面清单。这样,既帮助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理清了问题清单,也提高了我们监督检查的精准性。”昌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同时,昌吉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在监督检查中注重倒逼行业领域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明确专项监督工作由各相关部门单位党组织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承担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派驻纪检监察组承担监督责任,形成了主体责任单位+纪检监察、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做实了“知责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工作闭环,构建了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以“四责协同”推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市纪委监委为我们开列的负面清单,我们首先对所监管行业里的问题乱象问题进行了监督自查。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我们已自查出3条问题,目前正在积极整改。”昌吉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张世森说道。
此外,昌吉市纪委监委深挖扩线、抽丝剥茧,通过对全市18个行业领域44个部门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47个,下发整改通知书31份,督促监管行业部门整改问题27个,各主责单位开展约谈11人次,立案10件,给予党纪处分1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起,形成了专项监督、发现线索、予以处置贯通联动的良性循环。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一对一的监督形式,推动各相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同履职尽责,只有这样开展监督,监督靶心才能更加聚焦,责任才能够落实,监督才会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一盘棋’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形成。”昌吉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昌吉市纪委监委 刘文斌、俞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