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坑爹的儿子,在朋友圈晒消息称,当官的父亲派车从天门接他回荆州。”的消息火遍全网,同时火了的还有“拒绝送医、不配合工作、大放厥词、辱骂工作人员….”的一些领导干部,大家在茶余饭后广泛谈论的同时,也引起了纪检监察部门高度的关注,在疫情防控如此严峻的时候,这些干部还底气十足的耍着“官威”,纪检监察部门表示要彻查“特权主义”背后的纪律作风问题。
目前,在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阶段,不添彩反“添堵”的一些干部,被网民们一边倒的要求“严查、严惩”,他们的思想认识远不及一些群众、特权主义随影而行、逃避躲藏振振有词。
而与这些不良形象相反的却是一群自带光环的人,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舍弃小家,甚至舍弃生命安全奋战在一线,积极投身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每每看到媒体报道,都会被他们的经历感动到痛哭流涕,那些从五湖四海驰援武汉的基层干部、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社会各界人士,或是组队、或是单行,他们有的是同事、战友、有的是夫妻、父子……像极了战场上的战士,待一声号令,纷纷告别家人,甚至有些人瞒着亲人赶往疫情前线,只为履职尽责、只为“救死扶伤”,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践行在了一线。
疫情爆发之时,有一些熟悉而受人尊敬的身影迅速前往疫区,虽然已经84岁高龄,17年后再战病毒却毅然决然,带着医疗团队深入研究,与疫情赛跑,钟南山院士的名字再次被全国人民记住,并被寄予希望;73岁的“传染病毒克星”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昼夜不停、争分夺秒阻击疫情,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由她们传遍全国……,他们毫无疑问的再次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
正值青春芳华的护士“小姐姐”们剃成了光头、一穿就是4、5个小时的厚厚的防护服、被口罩勒出血痕的面部,尿不湿、纸尿裤这些用在婴儿身上的物品却成了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救急品”,父母病逝未见最后一面、年幼的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看到一个独自留在家的孩子被问道“怎么调节孤独感”,他回答“深呼吸”,稚嫩而坚强的话语,瞬间感动万千人。
他们是警察,但与家人面对时,却刻意保持着“距离”,或从猫眼探望、或隔空喊话,无法回到家中尽孝尽责;他们是村(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竭尽全力为居家群众当好“服务员”,苦口婆心的宣传引导,练就了一身“段子手”的功夫,只希望大家安心呆在家中;他们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为保障居家群众防疫安全、用医用药、“菜篮子”“米袋子”、生活物资的需求,习惯了和衣而睡、闻风而动。然而他们还是丈夫、是妻子、儿子、女儿、爸爸、妈妈……,也日思夜想着那个有些人不愿回,但他们想回回不去的家。
面对这些战“疫”先锋,那些阵前“丑态百出”的干部应该感到无比羞愧,作为答卷人,他们被“阅卷人”判定为不及格,相信严肃处理一定不会等太久,毕竟,党组织不会轻易纵容,公众也不会随便答应,在疫情大考中拖后腿,临阵脱逃、违规违纪违法的干部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逆行就是选择,在危难时刻,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应该做到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各族人民群众体会到安全、安心,内心充满期望和希望,始终有信心和决心,这样才无愧于“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战“疫”仍在继续,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大考”面前,所有党员干部都是答卷人,相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毫不松懈,我们坚信一定能在这场疫情“大考”中考出好成绩。(阜康市纪委监委 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