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吉市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坚守巡察工作初心使命,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成果运用,扎实做好精准巡察,巡察“利剑”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张违规票据拔出萝卜带出泥
2018年底,巡察组在对某单位正常开展巡察时,在查阅财务账簿时发现,有一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入了账,据被巡察单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审核把关不严。但这个情况立马引起了巡察组的警觉,凭着以往的经验,巡察组隐约觉得这件事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经巡察组会议研判,最终决定盘库。巡察组人员来到了库房,当保险柜打开后,立刻发现该单位违规使用从市场上买来的数本三联无碳复写收据,且编号不连续,巡察组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发现了该单存在“小金库”的问题,随后,违规发放津补贴、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不让农民群众利益“梗阻”在“最后半公里”
今年年初,巡察组对某乡镇的5个村进行常规巡察。通过走访村民、个别谈话,村民普遍反映用水费用偏高,村民意见比较集中。巡察组先后查阅了5个村的财务票据,账目很规范,没有重大发现。但群众反映意见这么大,巡察组隐约感到村级农民用水协会肯定有名堂。
村级农民用水协会属于群众自治组织,有没有必要深入巡察?农民用水协会每年水费收支资金流动很大,监督管理是否跟得上?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一想到群众利益,巡察组决定要“捅一下这个篓子”,厘清农民用水协会错综复杂的关系。
于是,巡察组有针对性地拟定了谈话提纲,很快,各村农民用水协会的出纳、会计被邀请来一一谈话,加班加点对农民用水协会财务票据进行核查。通过抽丝剥茧、逐步突破,发现5个村的农民用水协会票据不统一、收入不入账、开支不规范、支出凑单据、收支不公布、结余有问题等情况频现,普遍存在财务不公开、缺乏管理、无人监督的管理混乱情况,形成“政府出政策、村民增负担、协会得实惠”的尴尬局面。
随后,巡察组迅速将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专题上报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市水利局统一全市农民用水协会的财务核算、收费票据、上缴水费的时间和方式、配水员工资的计算标准、协会的开支范围;监督村级用水协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做到核算真实、账目清楚;降低管理费用,杜绝腐败和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村民笑道:“巡察组就是正义的守护神”。
“如果真正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就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那么巡察这把利剑就真正发挥了威力。巡察人员要善于抓住细节、顺藤摸瓜,绝不放过蛛丝马迹,这样才能巡必有果,不辱使命。”市委巡察办公室负责人说道。(昌吉市委第一巡察组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