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值三伏天,天气热的要命,但阜康市九运街镇郭清峰家的“农耕博物馆”依旧清风习习,当下正值党风廉政教育月,来这里参观的单位络绎不绝,聊天间隙,郭清峰用板刷代笔书写横幅,准备迎接又一批参观的客人。
纺车、留声机、煤油灯、夯、橱子、炕面、土块、墨斗……,很多稀罕物,我们连名字都叫不上。或完整、或残缺的物品,是郭清峰曾经经历的岁月印迹。“收藏‘历史’,30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从最初的钱币、烟花、粮票、布票、糖票等小东西,到后来的农具。积攒了这么多年,慢慢越来越多。”40平方米的房子,362件大大小小陈旧的物品,将我们带回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是新疆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郭清峰的“农耕博物馆”。
郭清峰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确定的“农村固定观察户”,坚持记了35年的账。35年来,他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地记录着家里的每一笔开支,这些信息每年定期汇总到农业农村部,为“三农”政策提供一些参考,因为账目记得细致、清晰,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观察户。
这位老模范,在我们乡镇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典型人物,我常常来郭清峰家走访,郭叔也是个很健谈的老人,和我聊了很多过去的事和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最近的警示教育大会上,全镇通报了黄土梁中心村原村干部马某和邓某违纪违法典型案件,郭叔在和我聊天中也表达出内心的震撼。“因为是临近村,这两个村干部我们都很熟悉,今天查出来这样的事情,让我很吃惊,现在政府这么好的惠民政策,作为一村书记就是要把好的惠民政策普及给村上的农民,怎么能从这些地方下得了黑手,每次看到电视新闻上报道,以为在我们这种小地方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没想到恰恰出现在我们身边。我想我能做的,除了作为一名老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要利用我的“清峰收藏室”为大家讲解历史的变迁和如今的来之不易,希望到我这参观的也可以珍惜现在,做一个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作为为一名乡镇监察员,我内心可以体会到郭叔既惋惜又愤懑的心情……
“如果当时有人点醒一番、拉我一把,我也许不至于一头走到黑。”“平时监管不到位、发现不及时,对他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提醒……”在剖析落马村官案例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听到类似的对白。从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到人人唾弃的“阶下囚”,落马村官个人防线的崩塌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党组织没能时常耳边敲打、及时提醒,实际上也纵容了他在歧途上一去不复返。
现如今随着监察体制的改革,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面对生活和工作在一线的农村党员干部,承担着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职能,是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保持着这颗赤诚初心,和郭清峰一般用真实的“微缩影像”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牢记历史,清风拂袖,共创美丽新时代。(阜康市九运街镇 张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