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解决的怎么样,好的话鼓掌通过!”5月18日,昌吉市阿什里乡金涝坝村文化室热闹非凡,一场“村民说事日”活动将许多村民心里的“疙瘩事”迎刃而解,用村里老百姓的话来说,“村民说事日”活动就是他们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阿什里村和金涝坝村交界处有个大坑,这些年坑内被倾倒了很多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村民说事日”现场,性子耿直的村民木黑提第一个说事。
“这个问题我们结合村容整治工作已经着手在办了,目前已经协调施工车辆对大坑进行了填埋和平整,下一步将对平整过后的土地进行绿化,彻底改变那里的环境面貌。”阿什里乡党委委员、包村领导木合塔尔·塔依尔说。
通过沟通和协商,村民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对于木合塔尔·塔依尔的回答,木黑提满意地说,“看似是生活中的‘小问题’,却帮我们解决了‘大困难’。”
“自来水管一直漏水,这个需要尽快解决!”“我家的草场里经常会有其他村民家里的牛羊跑进去吃草,你们帮我管管!”……
就这样,村民的话匣子逐渐打开,大伙你一句我一句诉说着自己遇到的烦心事。
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金涝坝村,每个月,昌吉市所有的村都在进行“村民说事日”活动。
“化解矛盾问题要像治水一样,需要及时疏导,靶向发力,既减少群众跑腿的次数,也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昌吉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村民说事日”联系点领导杨永亮对于该项活动感触很深,他认为,应该持续落实好该项活动,现在干部和群众关系拉得更近了,大家面对面说事,矛盾得到了很好地化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更好地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问题解决完不算完,解决好才是终极目标。昌吉市在10个乡镇3个涉农街道的66个行政村开展“村民说事日”活动,由包村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抓落实,确保村民说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据了解,昌吉市“村民说事日”专项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利导”的原则,从今年4月开始,按照“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模式,落实好“村民说事日”定期说事、广泛搜集、民主集中、上下联动、结果公示、定期回访、办结评事“七项制度”和文明说事“八要八不准”原则,在全市各村全面推开。(昌吉市纪委监委 俞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