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将什么装进心里,是生活的学问。工作之余,读书怡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是一件快乐事情。《增广贤文》云:至乐莫如读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嗜好就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让人快乐。在读书享受快乐的同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先祖造字撰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意义深刻富有哲理,让人在轻松阅读和学习中,获得生活智慧。
“福”,一件衣,一口田,乃福。有一财主,面对万贯家产,还终日为算计烦恼。隔壁住着一对磨豆腐的穷夫妻,每天笑语不断,他嫉妒不已。管家见状便献策,将一块金元宝扔进穷夫妻家院里,夫妻俩意外捡到,又惊又喜,当天就不再磨豆腐了。但二人各自打起了小算盘,老婆想给自己留私房钱,老汉想是不是再续房小妾。家里从此没了笑声,是欲望让他俩没了快乐。生活本身无法按我们的意愿来满足,知足则乐,不知足,幸福便与我们擦肩而过。
“舒”,舍得,给予,就是“舒”。有舍才有得,爱出者爱返。有个盲人每天晚上走路都打着灯笼,有人说这个瞎子挑灯岂不多此一举?就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被人撞过,知道为什么吗?我提着灯笼,照亮了别人,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一来他们就撞不到我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方便,其实是与自己方便。
“患”,上边串,下边心,一串串心,乃“患”。想的太多,患得患失,心就累,时间久,则百病出。魏巍《夏日三题·欢乐和悲愁》中写到:“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是一切苦恼的根源。”说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妇,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倒也自在。一天他们在自家墙角挖出了一坛金子,老两口兴奋无比。可是,紧接着他们开始担心起来,这么多钱要是被人发现偷走了怎么办?往哪放呢?怎么放呢?老两口茶饭不思,愁眉不展,渐渐消瘦,很快疾病缠身,相继离去。
“愧”,左边心,右边鬼,心中有鬼就“愧”。美国心理学家大卫·R· 霍金斯说:“在羞愧的状况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希望自己能够隐身。这是一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的状况…”“愧”字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坦诚不欺。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态”,上边太,下边心,心大一点,叫“态”。心胸豁达,凡事都往好处想,心情就好得长寿。从前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天下雨,老奶奶发愁小儿子的布鞋怎么卖,太阳出来了,老奶奶又发愁大儿子的雨伞怎么卖。邻居知道后便说:“老奶奶好福气,下雨了,你们家雨伞卖得好,天一晴,你们家布鞋又特别畅销,真让人羡慕啊!”老奶奶一想对呀,我怎么不这样想呢!从此乐呵起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又是另一种境地。
几年前,我得了一场病,刚治愈,孩子又病了,先后辗转西安、北京看病一年多,求医之苦,自不必说。苏格拉底有句名言: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接二连三的艰难过程,使人学会豁达,懂得放弃,心怀感恩。磨难,其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挫折痛苦,都是一次领悟成长,当我们抱怨鞋子不好看的时候,可曾想到有的人还没有脚。
木垒,养心的家园。生活在这里,呼吸清风,拥抱蓝天白云,品读佳文趣“字”,真人生之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