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铭记心,清正廉洁贵在行,两袖清风过佳节,举家欢聚庆团圆,春节来临之际,昌吉州纪委祝您及家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春节前夕,全州600多名县处级干部都收到过州纪委发送的这样的过节提醒短信。目前,自治州在节假日来临时发送短信提醒,重申纪律要求的做法已成为抓早抓小的新常态。 “要探索建立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的常态化工作办法,防止干部‘破纪’甚至‘破法’……充分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州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丁邦文说。为此,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制定了《抓早抓小常态化实施意见》,综合运用提醒谈话、针对性谈话、实施函询、约谈等8种方式,着力在红脸出汗、扯袖咬耳上狠下功夫,既管住大多数,也盯住极少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着力打造监督执纪的“三道防线”。 防线一:常规提醒做在前,防止“破纪”。2016年底,蔡新旭和全州23名干部一起欣然走向县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并一同接受了州纪委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测试,他形象地说:“这次廉政谈话和廉政测试,好比是新生儿接种疫苗,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做了是要受处分的,增强了我们的免疫力。”对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测试工作在昌吉州已开展多年,随着抓早抓小工作的常态化,这两项工作越来越实、越来越贴近工作需要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同时,该州还采取警示训诫三项预警制度,对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2016年,共对42名党员干部启动了警示训诫机制,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谈话1501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204人次,诫勉谈话125人次,函询94人次。 防线二:出了问题早发现早处分,防止发展到重处分。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敢腐”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也有少数人心存侥幸,打擦边球,隐形变异搞“四风”,还有的不违纪也不勤政,庸懒散拖。对此,昌吉州采取多种措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分,防止酿成大问题。该州设立了举报电话,聘请特邀监察员12名,广泛运用手机“随手拍”、媒体曝光等方式,形成“监督无处不在,四风人人来管”的社会氛围。专项检查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变“明查”为“暗访”,增加监控手段;变“一次查”为“多次查”,增加检查频次;变纪检一家“单兵作战”为多部门联合作战。针对违规配备使用公车、公款旅游等8类重点问题,明确了6个牵头单位和46个责任单位,分工负责,动真碰硬。同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公车管理方面,实行了公务用车定点停放和节日期间备勤车辆报备、公车标识化管理、GPRS定位系统监管等措施。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推行了月报制度和支出超预算警示提醒告诫制度。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管方面,严格执行报告承诺制度。先后查处了公安系统2名县级领导隐形豪华装修接待场所和隐形超标接待、州医院隐形公款旅游和奇台县县级干部违规购车等顶风案,严查了玛纳斯县北五岔镇副镇长违规操办女儿婚宴问题,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和免职处理等纪律处分。2016年,全州共给予轻处分219人、占处分人数的60%。 防线三:严重问题早拉警报,防止“破法”。阜康市市委委员、上户沟乡党委书记李新明因违反廉洁纪律侵占挥霍公款和违反工作纪律,放任财务人员套取资金,造成损失等问题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降为副主任科员。当纪委的同志找他谈话时,他诚肯地说:“谢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组织的及早提醒和帮助,我可能会越陷越深,在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严肃惩处违纪问题,对违纪人员当头一棒,促其警省,是“三道防线”中防止“破法”最后关口。为达到敬畏、知止的目的,自治州进一步强化执纪审查工作力度,在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制定了《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报告制度》和《昌吉州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行为首位审查制度》,把是否违反政治纪律作为纪律审查的必审内容,作为案件审理的首位审理内容,2016年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行为问题24件,处分26人。在严肃换届纪律方面,建立换届期间举报问题快查快办联动机制,查核信访举报95件,将22名有硬伤的领导干部排除在外,防止了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早拉警报,早敲警钟,既对违纪人员形成了强大震慑,又及时挽救了一批轻微违纪的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