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油子”是群众对某一类干部的俗称。
这类人的自画像是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对待下级颐指气使,工作中连哄带骗,敷衍了事,不干实事,净动歪心,很会“来事”。 当前有不少“官油子”混迹于党政干部队伍中,败坏了党风政风和干部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最近,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痛斥“官油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
“官油子”的作风与党的优良传统,与倡导的忠诚、实在、担当的干部作风格格不入、水火不容。但在现实社会中,他们为何有市场呢?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三:有的上级领导干部喜欢让两面三刀、八面玲珑、投其所好的干部抬举,觉得这样才对味投缘;有的领导干部贪腐爱财,谁满足了其贪婪的欲望,谁就可“油”性十足;有的地方考察干部把关不严,只观一面,缺乏多角度的深入了解,让“官油子”大行其道。
人是有多面性的。“官油子”心计多端极易骗取一些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考察。对此,就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任用干部要反复甄别考察,不妨借鉴诸葛亮的用人“七观”来对付“官油子”。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好猎手。哪个干部品行如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干部,要多听周围群众的意见,同时,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营造让老实人有为有位,让“官油子”孤家寡人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
当前,稳定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需要的是“实在官”和老实人的忠诚担当,识别和清除“官油子”势在必行,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