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阜康:鸡年忆鸡

日期:2017-01-24 15:54:16
文章来源:纪委

  当岁月老人翻动着年历,金鸡引吭唤来了2017。满街喜庆的的大公鸡、各种花布拼接的花母鸡、毛茸茸的小鸡崽,也勾起了我对鸡的满满的回忆。

  80年代的新疆农村,谁家没有几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它们无一例外身体高大魁梧,长着一顶高高耸起的红冠子,一张又尖又短的黄嘴,溜圆的眼睛,加上那一身身或红或黑的羽毛,阳光下五彩斑斓的尾巴,两条又髙又粗的腿支撑着它那肥壮的身躯,强健有力的鸡爪踩得地皮“踏踏”作晌。它们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常常仔细地巡视四周,好像在巡逻。鸣叫声洪亮而有节奏,每天早上,当主人从鸡窝里放它们出来的时候,它们便飞到树上,“咯、咯......”地叫醒全村人。它飞翔时,得先站着扑扇扑扇翅膀,弄得灰尘四起,然后,翅膀一振,“嗖”的一声,飞到了园子里的树上,就像飞机从滑行到起飞, 那场面,你见了,肯定会目瞪口呆。

  说起看门,公鸡绝不亚于狗。以至于村里小孩子们想去谁家玩,一定要避开这些多管闲事的家伙们。你看它们似乎只在房前屋后刨土觅食,闲逸得很,可当你一旦靠近,它便鼓起眼睛,张开翅膀,竖起了脖子上又细又短的羽毛,双脚一跳,抖动着全身的羽毛,一边厉声尖叫一边扑过去,扑翅迎“敌”,阵势十分凶猛,常将来客啄伤。夜间,遇有异常响动,公鸡便高声鸣叫和家犬一呼一应,令不速之客紧张不已。

  然而,若翻起脸来,公鸡似乎大有六亲不认之嫌。记得我上小学时,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凶悍异常。它特别爱打架,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激怒它。他更是常常带了家里的其他公鸡,在村里四处招摇,不是追着人家的白鹅冲进了菜园,就是撵着家猫爬上了房顶。最令人可气的是,只要我一出现在家门口,它那双眼睛如同360度探照灯似的,随时出现在我身后,使劲儿扑腾着翅膀飞到一米多高,猛地向我啄来。我越是挣扎、遮挡,它越是紧追猛赶,如想逃跑,它更是多个角度在我头顶发起进攻,用翅膀扇、用嘴啄、用爪子抓,而我每次都狼狈不堪,只能在大声呼救中才能逃离,它却意犹未尽,总在离开时,非得在我腿上狠啄几下才算结束战斗。于是,每天上下学,我都小心翼翼伸长脖子,四处寻找它的所在,明明在院子里看不到它,但我只要一出现,它立刻欢天喜地地扑上来,呼扇着翅膀追赶着啄我。以至于在那个很冷的冬天,每天上下学时,都得要父母护送我一程,才能进出得了家门。现在想来,定是那只鸡比较聪明,看准我是全家最好欺负的那一个,才会锲而不舍地一直对付我。对待主人都这样,陌生人就更别提了。陌生人来了,它从来都是立马走上前,看着不对就啄人,这样凶猛的大公鸡看门,我家里哪有小偷来。所以,这只公鸡让全家又爱又恨,却从没人动手打它。

  对于母鸡,我却有几分尊敬。记得小时因为好奇,远远蹲在鸡窝前观察过母鸡生蛋的过程。生蛋前,她在窝边迂回转圈,却不轻易进窝,谨慎异常。确定窝边安全了,她慢吞吞地走进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生蛋时,她起先趴在窝里一动不动。几分钟之后,只见她全身的羽毛在抖动,脖子也缩短了许多。又过了一会儿,它把翅膀架起来了,又伸长了脖子,头上的鸡冠也涨红了。睁大了眼睛,两腿半站半蹲,整个身子前高后低,原来展开的翅膀现在夹紧了,显得非常吃力。就在这一眨眼的时间,老母鸡后半身往下一坠,一个椭圆形的鸡蛋就落在鸡窝里了。接着,它把蛋用爪子拨到肚子底下,好象生怕被谁抢去似的。它蹲了一会儿觉得平安无事了,才放心地离开鸡窝。“咯咯大--咯咯大--”地叫,满世界开始炫耀。如此辛苦的过程,让我每次吃鸡蛋时,总觉得不好意思。春日里,她更像个尽职的妈妈,领着她的孩子,水渠边,草地里,耐心地教会她的宝宝刨土、捉虫,从不让她的哪个孩子掉队。每每见了,令人肃然起敬。

  最可爱的当属小鸡,浑身披着鹅黄色的绒毛,远远看去,就像两团小绒球,在地上滚来滚去。当你靠近它们时,它们会扬着圆圆的小脑袋,撅着尖尖的小嘴巴,挺着胸膛,翘着小尾巴,迈着步子围着你转来转去,还会发出“叽叽、咕咕”的叫声,好像在跟你打招呼。

  关于鸡的玩具,莫过于自制的鸡毛毽子充满乐趣。只说做毽子,一根一指宽、一指长的布条,摞在一起的两三个铜钱,一小把流光溢彩的鸡毛,就足以快乐好多天。做毽子得先用针线和布把至少两个铜钱或铁垫片儿包在一起,然后再把一节寸来长的鸡翎管儿下端劈开,向外扳成九十度角,牢牢缝到铜钱包的正中间,挑中间一撮鸡胸上的绒毛,外面围4根公鸡的肩毛或长尾毛,用线捆住,插到鸡翎管儿里,然后使劲往铜钱眼儿里塞,同时还得使劲把从铜钱眼儿里翻上来的布条往上拉。就算完工了。后来我们嫌鸡翎管儿不结实,就改用没油的圆珠笔芯、吊针塑料管代替。这种毛毽儿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换鸡毛,感觉总在踢新毛毽儿。村里小孩儿也懂得审美,比如我们把毛毽儿上围在中间那撮绒毛外面的鸡毛,根根撕得只剩朝外弯曲的羽轴和尖端不大也不小一个毛尖儿。这样的毛毽儿看上去很有艺术性,丰满和纤柔完美结合,踢起来既飘逸,又灵动。

  毛毽儿有很多踢法,一个人数着数踢,两人一人一脚接替踢,很多人传着踢,用脚后跟儿左打、右打,用鞋帮子里踢、外拐,用脚尖儿往起崩,还有用脚踢起来再操起双手套毛毽儿、用头或后背去接毛毽儿等。反正是一踢一身汗,直踢到春暖花开,棉鞋换成单鞋。

  我们,便在这一只只毽子,一个个鸡蛋里,成了大人。回首那些渐行渐远的日子,一只只白公鸡、花母鸡,芦花鸡在阳光下舒服地晒太阳,都是那个年代的缩影,也成为80年代农村生活中烙印在记忆深处的美好。而今,当初的我已成为一名基层的纪检干部。我们纪检干部是不是也应该像公鸡那样,昂首挺胸去执纪,像母鸡那样,立足本职去奉献,像小鸡仔那样充满生机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