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阜康市:沙尼汗大妈的好家风

日期:2016-08-09 02:13:24
文章来源:纪委

  沙尼汗,新疆阜康市阜新街道辖区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家庭妇女,在自家的小院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在她的精心照料下,20多名维、汉、回、蒙等不同民族的空巢老人在一起健康快乐的生活着。沙尼汗也先后荣获了“市级孝亲敬老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2016年,沙尼汗还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并作为新疆参会家庭代表前往北京领奖。

  五年前,沙尼汗和新疆大多数少数民族已婚妇女一样,每天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公婆。沙尼汗是个即贤惠又孝顺的女人,婆婆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不能正常行走,吃喝拉撒几乎都在床上,沙尼汗每天坚持给婆婆按摩揉腿、梳头擦身、端茶倒水,在她的尽心侍候下,婆婆尽然能拄着拐杖站起来了,并见人就夸她有个“好媳妇”。

  沙尼汗不仅对婆婆孝顺,对周边邻居老人也是一样的关心和照顾。80多岁的黄建国和沙尼汗是前后院的邻居,几年前老伴去世了,儿女们都在外工作。善良热心的沙尼汗就经常请她到家里来聊天、遇上饭点留她一起吃饭;家里做了好吃的,必定让女儿给黄建国老人送一些去。老人生病了,沙尼汗就到她家里给她做饭,为她煎药,老人怕麻烦,沙尼汗却说:谁都有老了动不了的时候,你的儿女不在跟前,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女儿吧,谁让我们是邻居呢。渐渐的,周边的老人们没事都喜欢去沙尼汗的小院里坐会儿,而沙尼汗定会烧上一壶奶茶,边做家务边陪这些老人们聊天。

  2010年,社会化养老服务被纳入社区重点工作,社区书记陈小燕很自然的想到了沙尼汗,希望她能将社区里因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需要照顾的老年人集中到她的小院,成立家庭式养老点。沙尼汗想了想说:行,反正每天要照顾婆婆,一个人是照顾,几个人也是一样的照顾。担心沙尼汗的丈夫不同意,陈小燕找他做思想工作,不曾想,这个平日里不善言辞的男人却说:沙尼汗能把我的爸爸妈妈照顾的那么好,这个家她说了算。

  当年末,新疆首个家庭式居家养老服务点在沙尼汗家挂牌,沙尼汗每天的工作就是给空巢老人们做饭,陪他们聊天。老人们口味不同,沙尼汗就精心安排食谱,拉面、抓饭、饺子、臊子面换着做;老人生病了,沙尼汗为老人单做“病号饭”;有的老人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来吃饭,沙尼汗也是随来随做;不能来吃饭的老人,沙尼汗就做好了让女儿或儿子送到老人家里去。春节、古尔邦节、端午节等节日,是沙尼汗最忙的时候,要给老人们包饺子、炸馓子、包粽子。有人问她,你不嫌累吗,这么多年照顾完公婆再照顾这些老人?沙尼汗笑着说:“累是累点,可是看到这些老人在我的照顾下,每天过得很舒心,我就有种成就感!一想到如果他们没人管、没饭吃,我就心里难受。”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维吾尔族妇女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沙尼汗的女儿和儿子更是用行动来支持妈妈,女儿只要在家,就会帮沙尼汗做家务,照顾老人;儿子是一名警察,只要有空他就会承担起家里的各种重活脏活,他们总是亲热的把养老点上的老人们称为“爷爷、奶奶”。

  五年来,沙尼汗先后照顾过36位汉、回、哈萨克、维吾尔族老人,他们年龄最大的90多岁,年龄最小的也快60岁。在他们眼里,沙尼汗就是他们的“丫头”。曾林华老人说:“这丫头心肠太好了,到她这儿来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沙尼汗的善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辖区孝亲敬老的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来到她家小院,看望老人们,为老人们赠送慰问品、免费体检、理发、陪老人们聊天、包饺子……2016年5月,阜康市为此创办了沙尼汗民族团结公益金,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化养老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