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强化理解力,安排部署全覆盖。年初通过下发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纠风工作安排、行风热线、“作风建设在路上”专题节目及电视问政活动安排意见等文件及早安排,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纪委六次全会、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安排强调。通过电视、广播、网站、微信、QQ等媒体发布“三项治理”解读、公告、宣传信息,提高群众知晓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邮箱,扩大群众监督面。区州动员会后,制定印发作风建设“三项治理”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包括乡镇部门领导及村、社区书记等参加的动员部署会议,会上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警示片,通报昌吉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州党委十条规定典型案例及奇台县违纪典型案例,乡镇部门领导在会上做交流发言。召开“三项治理”牵头协办单位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听取汇报,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部门单位扛起主体责任,把“三项治理”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切实增强抓好“三项治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各乡镇、各部门系统行业召开“三项治理”动员部署会议,督促60个村、15个社区、280个基层站所将“三项治理”要求传达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干部,确保每名党员干部清楚“三项治理”要求,参与“三项治理”活动。
分类施策,强化执行力,自查自纠全覆盖。对照“四风”8个方面纠治内容、“不作为”3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8种问题类型、损害群众利益10个方面治理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单位逐项自查,列出“三项治理”问题清单,深入基层一线召开作风建设“三项治理”问题排查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亮晒清单。在自查基础上,综合群众反映强烈和纪律审查、巡察、审计监督发现的“三项治理”问题,以及县长信箱、三级行风热线等反映的群众诉求,以问题反馈单形式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完善问题清单。各牵头单位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加大督查力度,合力纠治“三项治理”问题。农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开展套取惠农资金问题集中纠治行动,对近年来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对2016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进行全面核查,对农村党员干部所报面积进行重点监督。
全面纠治,强化落实力,监督体系全覆盖。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组织14名县党风政风行风评议员、327名单位义务监督员,通过走访、模拟办事等开展评议监督,征集反馈意见建议150条,对108个乡镇部门行业、280个乡镇基层站所、80个部门行业科室、所队、服务窗口进行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召开评议会56场。对10个部门单位开展行风重点评议电视质询问政,制作播出5期“作风建设在路上”节目,参播昌广、古城行风热线节目14期。把“三项治理”列入专项督查之中,成立干部作风督查组,对“四风”8个方面内容、“不作为”8种问题类型、损害群众利益10个方面治理问题进行了3次督查。向37个单位下发纠风评议整改通知书,反馈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利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40条,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约谈单位负责人5名,办理群众诉求75件,分管县领导对3个单位负责人实施约谈。开展公车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方面暗访22次,查处公车私用问题1个,下发督查通报3期,监察建议书1期。组建3个巡察组,进驻1个乡镇2个部门开展2016年度第一轮巡察工作。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违反会风会纪的26名党员领导进行集体约谈,对1名违反会议纪律的领导给予停职处理,对10个单位18名工作不在状态人员进行问责,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定期对本单位进行检查,通报上班迟到、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55人次,切实把践行“四种形态”落实到了具体治理工作中。以纪律为尺子,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截止目前,查处作风建设“三项治理”案件21件,“四风”及隐形变异“四风”案件5件,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立案12件,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案件4件,下发通报2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1次,达到了问责一批、警醒一片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