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玛纳斯:树立家风 传承家风

日期:2016-06-17 00:13:55
文章来源:纪委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我并非出生于书香门弟,我的父母都是乐土驿地道的农民,他们勤劳能干、忠厚善良,我从小耳闻目染父母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良好作风,给了我很深的影响。

  记得那是1951年的春天,我四舅潘进智孤身一人从甘肃来到了我家。他是个侏儒,一无所有,生活没有着落,我父母便把他留在了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的家风正,家和谐,儿女孝顺,老伴罗玉萍是第一功臣。我父母都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舅舅和正在上学的小姑,老伴自1961年嫁到我家后,她精心侍奉老人、教育子女、勤俭持家,从无怨言。我在学校教学,工作忙,顾不上家,家庭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当时的她还承担着村上的会计工作,常常是忙完村里忙家里,就像一只老黄牛一样,默默地、起早贪黑地拉着车在行进。

  后来,我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家里有四个孩子要吃饭、要上学,我们的生活压力更大了。80年代时,我的工资只有90元,老伴后来也到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工资只有28元,一大家人紧靠这点钱维持开支。可是,随着大女儿和大儿子到县城上高中,我又要去天津师范大学进修学习,家里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了。没办法,老伴又在自家房前开垦了自留地种满了蔬菜,买来鸡仔和小猪仔在家里饲养,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家人的吃肉问题和吃菜问题,鸡蛋卖了还可以买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孩子的衣服,往往都是大的不能穿了,改一下给小的穿,大儿子一度冬天都是穿他姐姐的棉袄。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情况下,老伴也从未流露出还得赡养残疾舅舅的不满,老人的吃穿用品一应如常,就这样她把老人整整伺候了40年,到2002年,老人活到了84岁,无疾而终。舅舅生前曾有人问他长寿的秘密,老人说:“我啥心都不用操,啥事都有外甥媳妇呢,我咋能不长寿呢?”

  老伴罗玉萍用她的大爱无言,积德行善践行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在送走了老舅的第二年,她的哥哥又因中风失语且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也是一辈子无儿无女,看到这一情况,我和老伴又义无反顾地将老人接至家里伺候了8年,直到2013年去世。

  由于老伴多年来尊老敬老,一度赡养两个孤寡老人并养老送终,我家被评为“乐土驿镇标兵文明户”、“玛纳斯县标兵文明户”她还光荣地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我家还有一点就是读书学习的氛围特别浓厚。老伴和我都爱读书看报,虽然现在家中无豪华的装饰,也没高档的家具,但让我引以为豪的是,家里的藏书特别多,共有一千多册书籍,每年还订有三种杂志和两种报纸。特别是退休后,看书读报成了我俩每天的必修课,乐在读书中,情怡心也舒。这样一来,儿女们也在长期的熏陶下,都爱看书、买书,就连十岁的外孙也喜欢捧着厚厚的书籍看的津津有味。

  家风好,家和睦,婆媳关系是关键。家里两个儿媳嫁入我家十几年了,老伴一直把她们当女儿一样看待,婆媳之间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儿媳妇生孩子老伴不仅全程伺候外,平时家里做了好吃的,必定要给儿媳妇送过去。儿媳妇也因此和老伴最亲,经常给我们买衣服、鞋子,嘘寒问暖,过年过节一大家聚在一起时,其乐融融。玛纳斯乐土驿镇朱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