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奇台县:平凡的事 伟大的爱

日期:2016-06-17 00:12:27
文章来源:纪委

  我家的故事,细说起来可以写一大本书了,但每次提起笔,却总感觉无从下手,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不会立什么家规家训,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导着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我家的家风总结起来就是:尊长爱幼、热心助人、勤劳善良、踏实本分。

  说起我的家庭,我最想说的是我的母亲王凤娥。提起她,我们村的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我家在老奇台镇榆树沟村,我的母亲今年五十多岁了,在本应在家乐享天伦的年纪,却23年来悉心照顾一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长年奔走在榆树沟村的田间地头,为村民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这过程中,让我看到了母亲伟大的爱。

  2015年9月30日是中秋节,一大早,我父母两人就开车到榆树沟村委会,接姚永祥来家里过节。姚永祥正在喂羊,一见我母亲来了立刻咧嘴笑了。母亲从包里掏出一包药递到老人手里:“这是治贫血的药,一天三次,一次一片,一定要按时吃”,随手把一包叠地整整齐齐的衣服放到箱子里,把脏衣服收拾好,又把玻璃、灶台擦干净,等老人换了衣服,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这样的事,每个周末都会发生一次。这位老人,叫姚永祥,今年86岁,是榆树沟村的五保户,一直住在村委会,靠放羊为生。1989年,27岁的母亲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照顾就是23年。

  “他的钱,折子都是我给管着,花的每一分钱,我都记到本子上。刚开始我还每月给他看账本,后来他也不看了。”母亲拿出账本,姚永祥笑着插了一句:“你就跟我的亲生女儿一样,钱你就管去吧,我放心的很,还看啥看。”

  “他确实是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平时有个什么事情,谁劝他他都不听,除非是我去给他做工作。”母亲说到这里,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担忧:“2000年秋天的一天,刮大风,晚上10点钟,我刚从镇上开会回来,邻居就过来敲门,说老爷子放羊的时候突然昏倒了,大家要送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肯。我知道他是不舍得花钱,我就给他说,你又没有媳妇、儿女,你攒的钱打算留个谁呢,你要是留给我,我们家不缺钱,我也不要。你健健康康就比什么都强。我好说歹说终于把他说动了,才跟我到医院去了。”面对困难家庭,她总是一帮就要帮到底。

  1993年,榆树沟村八组的张万勇妻子因病去世之后,母亲到张家慰问,一进门,张家10岁的大儿子张文就围上来,抱着母亲的腿哭,先天失明的小儿子张武坐在床上,脸蛋和手都皴了,背后的墙壁裂了一个大口子,张万勇一个人蹲在地上抽烟发愁,一屁股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

  张家的情况,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为张家申请低保,为张武办残疾证,申请到2万元残疾人危房改造金,又将自己的8000元钱垫付给工程老板,为张家修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张家爷仨住进新房后,母亲又打算让张武到乌鲁木齐学按摩。这个想法遭到了张万勇的强烈反对。“你将来老了,尕文成了家,尕武靠谁养活。不如现在狠狠心,送他出去学点技术,以后也能养活自己。”这句话,母亲不知道给张万勇说了多少遍。她把张万勇领到县上的盲人按摩店参观,又给他看按摩学校的照片,张万勇终于同意让张武到乌鲁木齐学按摩。

  现在,张武在乌鲁木齐办了个按摩店,买了楼房,娶了媳妇,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五千元以上,张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每年过年,张万勇一家都要来我家给母亲拜年。他说:“若不是王书记,现在的好日子,我是想都不敢想啊!”

  母亲不仅对姚永祥老人尽心尽孝,帮助张万勇家度过难关,榆树沟任何一位村民家里有困难,只要求助于母亲,她都会竭尽全力的为他人想办法。榆树沟村八组的詹生荣因刚刚分了家,没钱买春耕种子和肥料,她得知以后为詹家担保贷款2万元。九组的海生珍听说了这件事,也找到母亲,说自己家里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母亲将我们家的种子化肥借给了他。九组的张学文说自己得了尿结石继续住院,找到村委会希望解决,那是1993年,村委会的资金也十分紧张,那一天,母亲刚刚领到上个月的工资,600元,她二话没说,掏出500元塞到张学文手中。七组的贫困户王志林家里的房子成了危房,母亲为他担保了2万元的贷款,又借给他1万元,帮他家修建了宽敞的新房。

  村民的事,就是我母亲的事,参加工作30年,她一心扑到村民身上,却很少有时间陪伴一双我们。我和我弟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每天走到谁家吃到谁家,睡到谁家,等夜里我爸妈再把我们抱回家。

  点滴付出收获更多满足,无数善行让大爱升华,在人们看来,母亲做的事情常人无所能及,可是在她眼里却是再平常再自然不过的事。总是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人在做,天在看,上天给了我幸福的家庭,我一直心怀感恩,我也要把我的幸福带给更多人。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我干什么都不觉得累。现在,这不都过来了。”

  有什么样的家风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也都在努力做得更好,同时也在教育我们的孩子,把良好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  老奇台镇纪委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