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阜康市:草根画家的中国梦

日期:2016-05-25 11:43:56
文章来源:纪委

2016年3月23日,阿不都拉·阿不力孜刚一下班连工作服都没顾上换就冲进了画室。瞧,一张白纸,不一会的功夫就被他手中的专用笔创作出一幅《哈萨克族牦牛叼羊》图。牦牛叼羊这个项目已于2010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画面里数十名强悍的哈萨克族男子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性情暴烈的牦牛在天山脚下扣人心弦地角逐叼羊,“草原上的雄鹰”们上演着“胡儿一鞭去如飞”的情景,画面将激情与速度、力量与智慧的较量表现地淋漓尽致。


从小喜欢画画的阿不都拉·阿不力孜目前是阜康市甘河子镇天龙电厂输煤车间的一名普通维吾尔族工人,他自幼喜欢画画,由于家庭困难,没钱买画布,他就把旧衣服拆下来做画布。虽然每天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拾起自己画画的“装备”,为“中国梦”的建设出力。近年来,他创作了400幅反映援疆以来甘河子镇变化的作品,其中有毛泽东、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他用自己扎实的“草根手艺”将国学、孝道的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周前,甘河子镇党委为他提供了专业的画室,命名为阿不拉画室。如今,走进阿不拉画室,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创作,无不让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鲜艳的色调,简洁的画面,人行此处,就如同徜徉在一个“不一样的画展”,而绘制这些画的却是一位普通工厂的工人阿不都拉,用他的话说,他给画室画画,不仅能满足作画的快感,又能为中国梦的建设出把力!他所绘制的内容,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成为阜康市甘河子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就是想让更多的正能量通过我的画而传播出去,从不同角度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表达中国梦的深厚底蕴。”45岁阿不拉说。看着他朴实的面孔,执着的创作精神,他们一家三口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40平米的破旧砖混结构的房子里甚为感动。

“这些图很漂亮,还能让孩子们多学习一点孝道文化,很有意义。”家住阜康市甘河子镇天龙社区一位80岁老人告诉记者,画室的设立非常有意义,加上孝道文化图,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小孩前来观摩学习,孝文化也渐渐深入人心。

阜康市甘河子镇党委书记马生斌对此认为,当地党委政府会支持阿不拉都的中国梦,后期还会请阿不拉都对甘河子镇的社区墙进行文化打造,让人们走在甘河子镇的大街上、楼院甚至乡间小道,常能看到贴近生活、展现人文的文化墙,让这种社区文化墙成为甘河子镇的永久性地标。“如果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应当把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富有感染力的画面,长久保存下去。时光荏苒,这些墙壁的画面,始终能够以很直观的形式,向过往行人诉说一种质朴而纯粹的文化观。甘河子人,也可以从中收获普遍的社会认同以及强大的自豪感。”

(阜康市纪委  王雪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