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时刻,农村各种矛盾就开始进入一个突发期。引发矛盾的原因很多,核心问题是财务管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在于相关监督检查部门还未能做到对基层财务检查的全覆盖,对重大项目和民生资金关注的多,对基层财务的规范管理关注的少。同时相关部门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中发现,基层财务在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的很大漏洞不容忽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应该引起各级重视。
一是超限额、超范围提取、使用现金结算。在乡镇、村级审计中发现,乡镇、村级财务核算中现金使用较为频繁,且金额较大。现金管理不合规、记账不及时,有白条支付现象;现金核算手续不完备,无人审核,无经办人签字。为腐败现象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是零余额账户及公务卡使用、执行不到位。乡镇一级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使用过公务卡,习惯于现金结算。审计发现,大部分单位将零余额帐户资金直接转入基本户,将零余额帐户做为过渡户,使未使用的资金全部结余在本部门帐户,便于各部门支取;有些单位收入不入账,直接坐支现金。对此,审计应及时盘点现金,并与现金日记账及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三是不相容职务相互牵制与约束的机制未能有效发辉。有些单位由于人少事多,一人多岗现象时有发生,在财务上出纳和主管一人兼,导致监督缺位,带来很大风险!所以内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是钢性的,决不能因人而异。
四是往来账款长期挂账不清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审计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账核算不合规,往来账款长期不清,有些已无人能说清楚。往来账款混乱,间接地虚增(或虚减)了单位资产、负债规模,导致收入、支出决算不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变相隐匿招待费。审计发现,部分单位未能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将招待费列入会议费、差旅费及办公费中,未能提供相关文件依据、会议通知及参会人员的签到记录,无依据列支会议费,实际是将招待费用“变相”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