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木垒县“三抓模式”加强换届后乡镇党委领导 班子建设

日期:2016-05-04 12:51:43
文章来源:纪委

  近日,木垒县各乡镇圆满完成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工作,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沉下身子扎根基层为民解忧,立足新岗位、作出新贡献。

  一是抓执政角色转换,推动乡镇执政职能转变。在执政方法上由贯彻落实型向引导创新型转变,以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强化服务为手段,探索建立“1+X”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制度,实行乡镇领导包村挂点,党员干部蹲点联户制,根据干部自身实际情况,包扶至少3户农牧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和群众一起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帮助解决包扶村和联系户反映的难点问题,力求做到基本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五个知晓”。目前,已将机关党员干部联户活动延伸到全县2个国营农牧场、69个村(社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班子成员全参与、农牧民群众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干部队伍培养,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组织全县390名科级领导干部开展“大培训、大讨论、大宣讲”活动,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认真解读,聘请昌吉州党委党校和纪检委领导作专题讲座,同时依托清华大学-木垒-中国梦系列大讲堂资源,邀请了专家结合木垒实际讲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与可持续管理》专题讲座,突出提高领导干部理性思维、驾驭经济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外派、挂职、考察、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工作理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领导新农村建设本领,使他们成为既熟悉党建工作又善于领导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坚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36岁,乡镇党委书记逐步实现年轻化,各班子成员之间刚柔相济、各显其能,既有善于统揽全局的“帅才”,又有善于做执行工作的“干才”;既有作风硬朗、敢拼敢闯的成员,也有处事严谨、善管内务的成员,通过合理配备,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整体格局。

  三是抓监督体制创新,推动班子作风建设长效化。抓好对乡镇领导班子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木垒县科级干部任免谈话制度》、《科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日常报告制度》、《木垒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及《木垒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等制度。建立县级领导“七联系一帮扶”工作机制,由县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与群众代表评议监督乡镇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组织、纪检、人大监督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组织监督与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持之以恒的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开通短信平台、“木垒组工”微信平台、开通电子邮箱等方式,在县纪检监察机关、县委组织部设立监督举报中心,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