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可是有名的后进村,片多、面广、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可如今,大家惊喜地发现,全村百姓不闹矛盾讲团结,摒弃上访求发展了。”“我们的家乡变美了,生活条件变好了,村干部作风转变了。”群众纷纷向前来走访的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马鸿铭高兴地讲述着这几年来村里的变化。
据悉,阜康市上户沟乡黄山村是由黄山口、老大队、焦炭厂、东槽子、幸福路5个自然村组合而成的行政村,一直以来是乡上的“老大难”村”,可总结为“六最”,地域面积最分散的村、经济收入最薄弱的村、信访矛盾最突出的村、基础设施最差的村、弱势群体最多的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最差的村,而如今……
哈萨克族妇女巧手绣出“廉洁美”
“马书记,您今天怎么有空到这里来了?”该村妇女主任阿力娜看见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走访,感到十分惊讶与惊喜。在刺绣合作社里,6名哈萨克族妇女正专心致志地做着刺绣,一根根线在她们的双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
为了让村里的妇女脱贫致富,2015年3月,妇女主任阿力娜依托自治区扶贫项目,与村上的6名妇女一起办起了刺绣合作社,将廉政文化与哈萨克族文化相结合,在廉政建设这个“大舞台”中做出特色。合作社购进80台刺绣机,吸纳本村就业人数90余人。正如阿力娜所说:“我们这个刺绣合作社成立以后,可以使妇女学到一些手艺,而且还可以,同时也给家里补贴一些家用。” 现在无论你走进哪一家哈萨克族群众家里,都会看到:挂在墙上精致的挂毯、铺在地上的花毡子、沙发上的坐垫、餐桌上的桌布,更有自己搭建的毡房子。哈萨克族妇女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现如今这些手艺成了她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绣”出了美好新生活,“绣”出了廉洁新篇章。
李家湾子“民运会”架起干群“连心桥”
“去年我参加了白杨河村的阿依特斯文艺汇演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全家都来了,村上已经好多年没有开展过这么大型的文化活动了。”阜康市上户沟乡白杨河村牧民胡安喜形于色地向纪委书记讲述李家湾子的“民运会”的场景,那一切是那么的真真切切。牧民哈力夏说“这样的活动在我们这一片,有40多年都没搞过了,去年参加了这次活动真是太高兴了!”。
2015年7月1日早上在李家湾子举行农牧民运动会,吸引了周边群众2000余人前来观看,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广大村民着实过了一把瘾。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乡干部、村干部整天忙于文山会海,迎接各类检查,根本无暇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现在,乡、村干部会议少了、检查少了,有更多的时间走村入户,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正能量上升了。
家门口的幼儿园让城乡之间更“亲近”
“幼儿园开园了,我们这个片区50余户农牧民孩子,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幼儿园里还有小食堂,真是太方便了。”村民哈拉提别克激动地向说到。
黄山村黄山口片区距离阜康市区70公里,近几年,因为缺少资金,村上没有标准的幼儿校舍,租了一个50平米土木结构的房子,由于基础条件差,好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附近兵团及相邻乡镇上学。为照顾孩子上学,许多老百姓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增加了经济负担。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两个教学点、400平米的校舍。
目前,黄山村村级阵地用起来了、大喇叭响起来了、国旗飘起来了、文化活动搞起来了。黄山村变了——“团结、文明、和谐”成为了描述黄山村最恰当的词语。现在群众说的最多的是:“我们的家乡变美了,生活条件变好了,村干部作风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