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上户沟乡种羊场小学核查学校经费运作情况,发现发现学校票据整理不规范,存在公款吃喝类的情况,随后与教科局纪委对接,及时联系校勤办、财务科进行了核对……这是阜康市上户沟乡纪委副书记书记程秀云的工作日记。在纪检监察系统“三转”中,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也开始变得更“专业”,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近年来,阜康市纪委认真落实“三转”要求,厘清责任边界,聚焦主责主业,真正把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同时更加注重对乡镇纪委“三转”监督,要求25个基层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一定要彻底“解放”出来,回归主业。去年该市纪检监察组织共初核45件,立案40件,结案35件,全市7个乡镇,6个实现办案“零”突破。
以前,虽然基层党(工)委都设立纪检组织,7个乡镇还配备有纪委副书记,但是作为党委副书记的纪委书记大多数都分管着大量的工作,纪检监察工作是其中的一项,甚至是副业,还有的乡镇纪委专职副书记都有其他的分管工作。为了彻底改变现状,市纪委对25个基层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的分工兼职进行了清理,在全市59个行政村配齐了村党组织纪检委员,形成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纪检监察网络体系。市财政每年拨付乡镇(街道)办案经费共计45万元,保证基层办案。
市教科局纪检书记陈建梅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我们局纪委也能发现一些案源,但是因为我们在查办案件方面还不够专业,很多案件我们都要依靠市纪委来指导办案,有些案件还要直接移交市纪委进行办理。去年以来,市纪委下大力气对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对专的业务培训,使我们的专业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今年2月,我们局纪委就独立完成了一起贪污公款20余万元的案件查办工作,这也增加了我们对纪律审查工作的信心。”
2016年,阜康市委将纪检监察干部纳入全市党员干部培训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方式,全方位培训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全市25个基层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参加区、州组织的纪检业务培训至少一次,邀请区、州纪委专家到阜康市给纪检监察干部讲课。采取各纪(工)委月派一个纪检干部到市纪委跟班学习、抽调办案、遴选挂职等方式,重点对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开展轮训和专题培训。目前,已选派17名优秀纪检干部赴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州党校等地参加业务培训。先后组织13名纪检干部赴州内外8个县市参观学习,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基层“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下沉式”培训,每月举办“学思践悟大讲堂”,围绕《党章》、党纪法规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宣传,目前,累计培训干部达800余人(次)。
此外,阜康市从监督考核乡镇纪检干部、规范乡镇纪检组织内部运行、对乡镇党委政府纪委权力制约三个方面,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出台了《基层纪委书记定期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制度》、《市纪委书记同下级纪委书记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跟班学习制度》。各基层纪委也健全了内部运行制度,从学习、议事、工作例会、工作报告、信息报送、工作日志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
如今,25个基层纪、委纪检组大家忙的是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纪委书记抓民政和拆迁、计划生育工作的“笑话”不再出现,大家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辛勤“耕种”着。“以前还要分管基层党建、城镇建设、农经、甚至还有卫生、水利、计划生育等工作,要面对多个上级部门的安排,想把纪检工作干好,真是力不从心,现在专抓纪检监察工作这一项,可以投入足够精力来做事,工作起来真带劲。”市滋泥泉子镇纪委书记贾明在今年的办案推进工作会发言时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