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 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日期:2016-02-04 12:50:22
文章来源:纪委
前不久自治区纪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证。
刚刚结束的昌吉州纪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提出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坚决落实到实处,做到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为自治州在全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区州的会议精神都提及到政治生态,那么什么是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这是民间对自然生态最直观、最朴素的描述。而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政治生态这个词由习总书记在2014年“七一”前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首次提及,此后又在多个场合阐述,已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词之一。
把“生态”正式引入政治学,带给整个社会的是无限期待。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人们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接受,这样的执政理念最具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类场合、会议讲话中提及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比如“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这样的强调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讲的,是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将绿水青山提升到政治高度来强调,不仅是对政治生态的形象表述,更表明了对政治生态严峻形势的治理决心。健康的政治生态就像健康的自然生态,到处是青山秀水绿地蓝天,充满生机活力;患病的政治生态就像被污染的环境,满目疮痍,毫无生气可言,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通过各类落马贪官的斑驳“事迹”来看,他们不仅为了政绩和捞取不义之财,搞“大跃进”式的盲目冒进,不顾环境承载力,将原本的绿水青山变成污水浊流、荒山秃岭,而且大肆破坏政治上的绿水青山,结党营私、目无法纪,破坏政治生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从厉行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不松劲,从强力“打虎”“拍蝇”到海外追逃追赃,从完善党内法规到落实“两个责任”,中国剔除“病树”式的反腐全球瞩目,“老虎苍蝇”纷纷被擒,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真正抓住了矛盾的要害,牵住了“牛鼻子“,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而且为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基本的可靠的保证。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层层传导压力,强化“两个责任”;扎实推进纪检体制改革,强化职能“三转”;强化巡查工作的“利剑”作用;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知行合一,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保卫我们的“青山绿水”不被侵蚀,为把昌吉州建成“花儿”一样令人羡慕的地方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昌吉州纪委 廖慧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