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历史栏目
  4. 工作动态
  5. 正文

玛纳斯:从州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透视昌吉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日期:2016-02-04 11:03:38
文章来源:纪委

  在昌吉州纪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州党委赵青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于全面,从昌吉州广大农村区域来看,就是要深刻领会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把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把纪律教育拓展到基层,把廉政文化传播到基层,打通基层群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目标任务,划分层次类别。对于全体农村群众,解决好“深化认同、强化氛围”的问题,要加大“底线高线”、“挺纪在前”等执纪新理念的宣传,让基层群众更多感受到正风肃纪的实际效果。对于党员干部,解决好“刻印在心、落实在行”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对于一把手,加强警示教育和廉政提醒,引导“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丰富宣传载体,强调本土特色。进一步丰富党风廉政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联动。深入挖掘乡土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中的廉政资源,涵养出具备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活用“五把钥匙”,借鉴和发展传统宗教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打造一批“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的廉政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促使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相互给力、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坚决摒弃有形无实的“花架子”。

  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品牌效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以内容创新引领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新招出实,让实招过硬。转变话语体系,吸纳群众智慧,着眼可亲可信,不断增强文化感染力。推动廉政理论和廉洁规范通俗化、大众化,增强廉政文化产品层级与基层群众接受能力的匹配度。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纪委执纪监督的重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员干部认识的盲点问题,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纪工作。

  盘活现有资源,回答好“何以支撑”的问题。着力推动各类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以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平台,精准对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电影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有效联通电视台、零距离、广播等地方性媒体,更好发挥农村文化大院、乡村影剧院、农家书屋等公益性实体的作用,高效利用新疆杂话、新疆曲子剧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引导问责并重,回答好“何以担当”的问题。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当前农村具体工作相适应,围绕大局,突出重点。一方面,尊重基层干部的“民间智慧”,引导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基层常态。一方面,结合各乡镇实际,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健全问责链条,压实两个责任,确保引导有效、落实有据、问责有道。

  激发文化活力,回答好“何以永续”的问题。原创是廉政文化发展的“永动机”,要重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既做剧中人,又做剧作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活动,激发文化活力,凝练精品力作。逐步形成“引进一批、生产一批、引导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