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自治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月29日下午五时许,昌吉州第十一届六次纪委全会落下帷幕,
会议闭幕,满怀信心,心旅启程,承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任,肩负各族人民群众的厚望,我们向着“基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这个目标进发。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丰富依法管党内涵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今年工作要重点把握的五个方面: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五方面工作齐头并进,体现了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思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对当前形势有更强针对性。
“蝇贪”泛滥,其害如“虎”。近年来,从“小官巨贪”现象,到基层窝案串案,无不警示我们,“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因此,“打虎”的同时,“拍蝇”也是势在必行的。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基层地方和部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有的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有的到处伸手,连百姓“救命钱”都不放过。“‘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倾听这样的呼声就可以明白,人民群众对身边腐败的感受何等痛切,解决基层贪腐问题又是何等迫切。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反腐败成效与公众期望差距之大,既折射出了基层生态之乱、“苍蝇”之多,也反映出了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基层生态亟待修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百姓身边的“苍蝇”彻底消失,才能使政治生态真正得以修复,让民众更加满意。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基层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地方存在的“小村官大腐败”以及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遏制,才能真正落实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治理基层贪腐,惩治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只有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形成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同时,治理基层贪腐,既要下猛药,也要治病根。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管住“微权力”是关键所在。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针对“微腐败”的特点,要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加大治理力度,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我们坚信,随着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一定能取得压倒性胜利和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