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牧民告诉笔者:“我们都是牧点牧民,平时接触信息较为困难,我们的村干部就组织“阿肯阿依特斯”宣讲队、“塔合麦西来甫”宣讲队、“草根”宣讲队、“马背(摩托车)”宣讲队给我们宣讲各种惠农政策,这次我们的村干部不仅送来了《条例》《准则》的学习资料,还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这为我们在从事牧业生产的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党的各项法规政策提供了便利,我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党员。
突出广泛性,组建阿肯弹唱宣讲队。针对牧区偏远、点多线长面广、牧民文化水平较低、流动性强,哈萨克族文字资料相对较少的特点,博斯坦乡以哈萨克族阿肯阿依特斯这一古老、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载体,组建“阿肯弹唱”宣讲队,见缝插针重点对哈萨克族群众进行宣讲。
突出艺术性,组建“塔合麦西来甫”宣讲队。针对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信息接受渠道少,易受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实际,博斯坦乡充分发挥维吾尔族“山歌”、“塔合麦西来甫”的艺术作用进行引导教育。
突出群众性,组建“草根”宣讲队。针对传统理论宣讲空洞说教,枯燥无味等问题,博斯坦乡面向全乡选拔了草根宣讲员,经过层层筛选、演练和培训,确定了5名老党员组成的“草根”宣讲队。 把话筒交给百姓,让百姓拿起话筒,讲身边人、身边事,说百姓话、百姓情。
突出流动性,建立马背(摩托车)宣讲队。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牧民集中学习培训较难的实际,乡党委专门成立一名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各村支部书记和三名党员群众为成员的“马背宣讲队”,并要求马背宣讲队无论路途多远,也要走进最远一家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木垒县博斯坦乡依托依托该乡“阿肯阿依特斯”宣讲队、“塔合麦西来甫”宣讲队、“草根”宣讲队、“马背(摩托车)”宣讲队等理论宣讲“四支队伍”平台,已开展宣传新修订的《条例》《准则》155场,为牧区党员群众发放各类廉政宣传资料36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58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