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中央、区州县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配套落实制度、措施,虽然我县各单位配套制定了实施细则,摒弃不良作风,但一些单位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中仍留有“死角”,或认识不到位,或只说不做,敷衍应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不重视,认识有误区。从我县查处的“四风”问题的情况看,个别单位和干部对贯彻落实纠正“四风”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一阵风”念头,只要“不撞枪口”就没事;有些认为这是官场“潜规则”,不请吃无以成事。
二是惩戒规定不健全,缺乏刚性约束。对有关“四风”问题特别是易发病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问题,全疆各地州、全州各县市在执行标准、界限上不够明确,在违纪处理意见上不统一。同样是公款吃喝,金额相差不大,在不同的县市处理结果就不一样,有的党内警告处分,有的仅仅是通报批评、诫勉谈话,不痛不痒。
三是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够。少数领导干部不是从党性的高度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严格要求自己,而是经常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比如,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由,不执行节假日公车封存、停驶,擅自用车;以招商引资、体现热情为由,超员、超标准、超规格接待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
解决上述问题,要坚持从领导干部带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抓住从严执纪这个关键,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让坚持反对“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新常态,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一)抓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引导机制。
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党性教育,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在纠治“四风”中,做到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是把作风教育纳入干部常规教育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课程、有部署、有考核,不仅要把作风教育作为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还要将其融入各类专题培训。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要创新教育方法。既要用好专家讲授、学习交流、座谈研讨等传统教育手段,也要用好“干部网络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廉政短信、手机报、微信微博等现代教育手段。既要组织党员干部读原文、听报告、学文件,也要督促党员干部谈认识、讲体会、找差距,保证教育入脑入心,使领导干部把反对“四风”、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变为自觉行动。
(二)抓建章立制,健全改进作风制度保障机制。
一是细化制度体系。围绕有关“四风”的重点问题,如调查研究、文风会风、公务出差、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关键环节,完善制度,健全监管措施。严格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进行责任倒查。二是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单位“三公”经费分项预决算和公开制度。执纪执法部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及时掌握作风建设新动态、新问题,及时提出新措施。三是建立定期征求意见和反馈机制。通过设立县长信箱、网上交流、行风热线、电视问政等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
(三)抓执纪问责,严肃惩处顶风违纪人员。
建立常态化问责制度。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掌握“八项规定”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加强群众监督,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置于群众“雪亮眼睛”中,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无处遁形。要加强舆论监督,在各种媒体上经常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注重放大问责效应,提高制度震慑力。
总之,防止“四风”贵在落实与坚持,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只要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信心常抓不懈,建立健全落实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就一定能实现“干部清明、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吉木萨尔县 徐小祥